創新驅動:行業進步的原動力
9月1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將在江蘇吳江拉開大幕。為了幫助業界更透徹、更全面地理解會議內容,為行業和企業“十二五”發展提供借鑒,本報化纖版與中國化纖協會合作,從創新驅動、綠色低碳兩方面對大會主題進行重點解讀,敬請關注!
創新驅動一直是中國化纖工業發展的原動力,化纖工業近60年的發展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創新發展的歷史!笆濉逼陂g,在行業五大發展目標中,明確涉及技術創新的就有兩項;在行業發展七大任務中,重點強調的技術進步與自主創新的就有四項。
即將在江蘇吳江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緊扣“創新驅動”的主題,會議設置的幾個分論壇都重點突出了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特別是“高科技纖維與先進復合材料、產業用紡織品”等論壇都與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興戰略性產業密切相關。同時,每個分論壇幾乎都涉及到了化纖下游產業和技術的內容,目的就是要切實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研發和市場推廣,打造一種上下游企業共同創新發展的新模式。會議邀請了幾十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知名化纖及相關公司的高層與大家進行非常廣泛的技術交流以期為業界帶來啟發和幫助。
國內基本形成較完整的化纖工業體系
創新驅動一直是中國化纖工業發展的原動力,化纖工業近60年的發展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創新發展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后,國內首先恢復了安東化纖廠和上海安樂人造絲廠;上世紀50~60年代,引進粘膠長絲、尼龍長絲、維尼綸成套技術裝備建設了保定化纖廠、北京合成纖維實驗廠和北京維尼綸廠,拉開了新中國化纖工業發展的序幕;上世紀60~70年代,國家在消化吸收進口設備、技術的基礎上,建設了南京化纖、新鄉化纖等一批粘膠企業和幾家萬噸級維尼綸廠。隨后國家重點發展合成纖維工業,先后建成了上海金山、遼陽、天津、四川川維4個大型化纖企業;上世紀80年代,國內成套引進大規模、大容量聚酯、直紡滌綸短纖維生產技術,重點建設了儀征化纖、上海金山二期。至此,我國已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化纖工業體系。
上世紀90年代,化纖工業的技術進步就邁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這期間,世界先進技術和裝備在我國廣泛應用,有效地縮小了我國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為新世紀自主創新和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進入新世紀后,行業技術進步更是明顯加快。以大容量(日產300-1200噸)成套聚酯滌綸、年產4.5萬噸及以上粘膠短纖維、日產15-20噸連續聚合氨綸、年產100萬噸以上PTA、日產150噸及以上錦綸聚合等為代表的成套技術裝備的技術自主化和裝備國產化工程紛紛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迅速得到推廣應用,全面提升了中國化纖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競爭能力,推動了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為世界化纖產業的結構調整作出了重大貢獻。
“十一五”期間,化纖行業繼續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著力打造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五年間共計取得了21項重大技術和發明成果,其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8項;w產品品種更加豐富、質量和附加值持續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2010年化纖總體差別化率達到46.5%,比2005年提高了15.5個百分點。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玄武巖等為代表的高性能纖維的自主化技術及產業化生產取得一定突破,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高性能纖維產業實現了初具規模、初上水平,并可部分替代進口,已能初步滿足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急需。
回顧60年中國化纖工業的發展歷程,無不滲透著“創新驅動”的軌跡,幾乎每一項重大技術裝備的成功突破都伴隨著增量的快速發展,為紡織行業擺脫“短缺經濟”,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滿足紡織工業發展需要提供了有力的原料保證!笆濉逼陂g,中國化纖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創新驅動更必須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依靠自主創新,才能持續推動產業升級,不斷打造和提升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水平。
行業發展方式與企業發展模式都需要創新
“十二五”期間,在行業五大發展目標中,明確涉及技術創新的就有兩項,一是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提高差別化纖維品種比重,滿足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到2015年,化纖差別化率提高到60%以上;高檔面料及制品用化纖自給率達到85%;產業用化纖比例達29%;以彌補棉花不足為主要目標的高仿真、超仿真纖維占化纖總產量的15%。二是高性能纖維產業化能力明顯提升:芳綸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連續玄武巖纖維等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碳纖維、聚苯硫醚、高強高模聚乙烯醇纖維等產業化生產及應用實現更大突破,產品性能接近國際水平;芳綸1414、聚酰亞胺、聚四氟乙烯等纖維完成中試技術的開發和生產,并實現產業化生產。到2015年,國內高性能纖維總產能16萬噸左右,重點開發系列化、差別化等品種及推廣應用,高性能纖維行業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十二五”行業發展七大任務中,重點強調的技術進步與自主創新的就有四項,一是大力促進常規產品優質化,提升產品附加值。化纖常規產品量大面廣,對行業的轉型升級意義重大,其優質化主要就是通過對工藝裝備的技術改造,以及差別化、功能化纖維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二是努力提升高性能纖維產業化水平。高性能纖維及其材料是關系到國防建設、經濟發展和支撐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性材料,是促進各相關技術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換代的物質基礎,是新時期推動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其產業化水平是一個國家高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十二五”的發展重點:注重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建設產學研用創新平臺,繼續組織實施產業化專項工程,加速推進產業化進程。三是有力推進生物質纖維及其原料的開發。生物質纖維及其原料的發展對于行業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實現可降解、循環可再生、低碳經濟等,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特別對我國解決三農問題、城鄉二元結構、紡織工業的支柱地位等都具有更加現實和深遠的意義!笆濉钡陌l展重點是,充分利用農作物的廢棄物和竹、麻、速生林及海洋生物資源等,開發新型生物質纖維材料,研發和突破纖維材料綠色加工的新工藝、裝備集成化技術,實現產業化生產。四是加快提高重點技術與裝備自主化和工程化水平。成套技術與裝備自主化和國產化一直是化纖行業快速發展的驅動力,更是未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十二五”的發展重點是,加強集成創新,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實用技術,提高工程公司研發能力和工程化建設能力,注重節能、高效和環保型化纖及其原料裝備的開發與應用,著重加快差別化纖維、高新技術纖維等的核心技術、配套裝備和關鍵部件的產業化攻關開發。
同時,創新驅動不僅體現在工藝技術和成套裝備的創新發展上,還要體現在行業發展方式、企業發展模式的創新發展上。這種創新,就是要推動行業逐步從以數量發展為主的模式轉向以質量效益型和創新驅動型為主的發展模式,持續打造企業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能力。“十二五”期間,行業將推動企業重組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規;、集約化經營,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健全規范化、現代化企業管理體制,鼓勵優勢企業向上下游整合;強化企業基礎管理,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外市場影響力的化纖品牌,著力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以極致態度,探索專業化的未來,2023中國服裝論壇全景復盤
...
“傳承華夏文明 織造錦繡未來”--首屆“中華織造大會”在山東濟南舉行
當前,紡織行業是我國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五大行業之一,產業實力與文化自信正在轉變為產品自信、品牌自信,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
廿載風華茂,弱冠勠力行!CIAA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會云上舉辦!
2022年12月25日,CIAA二十周年紀念會在線召開。大會在發布CIAA二十周年大事記基礎上,重點對CIAA建設和抗菌...
二十家紡企產品入選“2022年度抗菌標志產品名錄”
2022年12月25日,CIAA在線召開2022年度抗菌標志產品發布會,向社會公開發布了2022年度抗菌標志產品名錄。產...
“融通成就全球價值”--2022第五屆世界布商大會啟盛大開幕!
11月16日,2022第五屆世界布商大會在浙江紹興柯橋盛大啟幕。全球紡織業界人士于線上及線下共聚一堂,沿著“一帶一路”啟...